琴竹荟斯韵>都市青春>唯我独裁 > 第519520章 BB党们的希望和M28陆战之王
    中华帝国海军有了梵净山级航母建造和中华神盾防空巡洋舰的升级计划,空军有了歼十战斗机和轰六、轰五的服役计划,天军二炮部队有了雷神15火箭弹和v系列导弹计划,对于帝国陆军而言,完成机械化改革之后,对现役的主战装备,号称中华帝国装甲三剑客的16战车、16轮式步战车和z16反坦克战车的升级和改进计划自然也都陆续提上日程安排。

    光华二十八年,在帝国海军、空军、天军陆续出台了装备研发和升级计划之后,帝国陆军为了得到国会给军方拨付的军费,陆军委员会也陆续拿出装备研发和升级项目。

    中美战争期间,美洲大陆上爆发的大规模坦克大战中,中华帝国陆军的16战车发挥了巨大的战斗力,在战后一度国际各国陆军所吹捧。直到海湾战争爆发,中华帝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凭借16战车打得亚美尼亚装甲部队毫无还手之力,由此成为16战车的极盛时期。

    但没过多久,中华帝国插手苏伊士运河,武装介入了埃及战争,结果在沙漠战役当中,16战车首次暴lu了巨大的缺陷,在沙漠中快速推进的16战车很快出现严重的故障,表明16战车不适合在沙漠里长时间行动,差一点就让敌军发现,从而改变埃及战争结果。

    此战过后,中华帝国陆军委员会认为16战车已经服役了很多年了,是时候被新式的战车替代,于是决定趁着16战车还处于陆战之王的神坛上,趁着欧美各国都想采购这款战车之时,放宽了出口限制,首次允许16战车对外出口,赚取的资金则用于帝国陆军继续研发更先进的战车。

    光华二十八年秋,金秋九月某日,在中华帝国北苑合成战术训练基地内,一款新型主战战车正在进行高强度的测试。

    测试场上,巨大的马达轰鸣声中,只见一辆新型战车高速机动,测试跑道被战车履带扒起一片尘土,整个战车大部分被尘土笼罩着,只lu出战车前面一小部分和长长的炮管。

    新型战车忽而在平坦的路面上高速前进,忽而在高低起伏的地面快速前进,越过两米多宽的沟堑战壕,进入半米深的河道时劈开十米高的水浪。接着又攀上60度的斜坡,在拒马、暗桩、铁丝网、反坦克蒺藜等反战车障碍中顺利通过,最终完成了测试目的。

    这便是中华帝国陆军装备科技研发部在战后,立时十年时间研发成功的新型战车的试验车,编号28a1。

    虽然这款战车在光华二十六年就已经制造出原型试验车了,但是帝国陆军部一再推迟采购,要求科研部根据16式战车在美洲战场、中东战场和北非战场上的表现进行改进缺陷,同时借鉴埃及战场在沙漠中失败的教训加以改进,帝国的装甲战车必须适合在全球各地作战,应适应平原、山地、丘陵、雨林、沙漠、沼泽等各种恶劣战场环境,因此最终拖延到光华二十八年才获得正式采购合同。考虑到第一批新型战车在光华二十八年交货,因此被陆军命名委员会定型为28式,不过实际上28战车有十多辆样车,根据不同环境而开发。最终陆军委员会以适合最多环境的28a1作为主力战车,另外28a2、28a3等型号也有订购,只不过这几款战车的使用环境有限,采购量小,所以不作为帝国陆军主力装甲师的定制型号。

    战后的欧美各国对于坦克的研发都有长足进步,尤其当中华帝国的16战车对外出口后,16战车已经不再神秘,各国陆续对这款战车进行山寨仿制和逆向工程研发,研发出多宽xing能差不多甚至超过16战车的先进坦克。

    例如德国陆军的一号坦克在南非战争中表现突出,是西方世界第一款可以跟中华帝国的16战车同台竞技的主战坦克,尽管一号坦克在南非战场上表现不佳,但这不是一号坦克的xing能不够好,而是驾驶这些坦克的是没有任何坦克作战经验的南非共和军,而他们的对手又是身经百战,坦克作战经验丰富的联合国陆军装甲师,因此一号坦克的美名被南非共和军的战败给埋没了,不过各国陆军资深专家们却对德国的一号坦克赞誉不断,评价其为第一款可以跟中华帝国的16战车实力差不多的西方坦克。

    抛开德国陆军的一号坦克,英国的巡洋坦克ki型衍生了十几个版本,其中a1到a13的xing能都不错,而a13又有二十多个改进型号,最终英国陆军拿得出手的便是马克(kiv)型a13e2巡洋坦克。

    该坦克重达英吨,尺寸为6x2.5x2.6(米),成员四人,装甲6-30毫米,搭载2磅主炮(40毫米)一门,备弹87发,辅助武器为0.303英寸的维克斯机枪一ting,备弹3750发。其动力由纳菲尔德v12发动机提供,输出340马力,山寨中华帝国的16战车的克里斯蒂悬挂装置系统,采用大战期间成熟的威尔逊复合变速箱,最大行程150公里,平地战斗巡航速度50公里每小时,山地作战速度在40公里左右。

    整体而言,英国的这款马克a13型坦克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作战能力已经超过了中华帝国的16战车。但英国陆军不得不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就马克a13型坦克的履带还得从中华帝国进口,因为英国造不出来寿命可达150公里以上的履带,这根中华帝国垄断了全球天然橡胶产地、人工橡胶技术以及高分子材料工艺的出口管制,这些直接影响了履带的结合部位的耐磨xing能,英国本土造的耐磨材料根本达不到要求。

    这样一来,就算英国的坦克多么的先进,一旦上了战场,履带的寿命成为制约其装甲部队作战的最大障碍,而一旦英国敢跟中华帝国为敌,那么中华帝国只要停止对英国出口履带装甲材料,那么就等于勒住了英国装甲部队的脖子,使其无法作为。

    法国陆军一直号称欧洲第一,尽管他们不承认德国陆军在他们之上,但对德国陆军的新装备的出现,法国陆军永远都是最敏感的。

    得知德国陆军的一号系列坦克服役,并且在南非战场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喝彩之后,法国陆军通过跟中华帝国陆军的交易,一方面从中华帝国进口16战车作为对抗德国陆军的一号坦克,另一方面法国陆军也从南非战场上得到了一号坦克,并对其进行分解分析,掌握德国陆军装甲部队的发展方向,同时结合从16战车上得到了技术和经验,法国陆军的新型主战坦克也上马了。

    尽管法国陆军经费不足,但对坦克的研发投入还是很大的。而且法国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战后渴望和平的心态,使得法国陆军的坦克设计独树一帜,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

    法国陆军在1928年前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一战剩下的坦克和从中华帝国进口的16坦克,这些坦克足以满足法国陆军的国防需要。

    但随着1928年法国陆军委员会通过了中型坦克charb1型的生产方案后,这款法国自研的新型坦克逐渐取代了16主战坦克在法国的地位,成为法国陆军在二战爆发前陆军装甲部队的主要坦克。

    charb1中型坦克可以追溯到1921年。那年,法国陆军技术部的艾司丁将军(被誉为法国坦克之父)提出建造一种15吨重、最大装甲厚度25毫米、车体安装75毫米火炮、旋转炮塔装有两ting机枪的步兵支援坦克,且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与敌军坦克部队进行战斗,整体xing能要求达到中华帝国的16主战坦克。新坦克必须装备无线电用于战术协调,这是由该坦克半**的作战地位所决定的。有四家公司参与竞标,这些公司包括fah海军冶金公司、fc地中海造船厂、迪劳内-贝利维尔和施奈德-雷诺公司。当时军方承诺会将各公司提交样车的中标部分进行组合匹配,以便制成最优良的坦克。1924年5月总共提交了5辆样车,其中施奈德-雷诺公司提交了两台样车,sra和srb。

    法**方选中了施奈德-雷诺公司的样车srb作为新坦克的基型车,其引擎、变速箱和转向装置得以保留,悬挂装置和驱动轮取自fah设计的样车,而履带则来自fc的样车。1925年3月,雷诺公司被选中作为主承包商,施奈德、fah、fc和迪劳内-贝利维尔均作为提供劳务和零部件的分承包商。整车的最终组装定于在位于巴黎的雷诺工厂完成。1926年1月17日雷诺公司获得了制造3辆原型车的合同,制造工作于1927年1月完成。原型车成员4人,装甲最大厚度25毫米,发动机功率为180马力,行驶速度每小时20公里,最大行程257公里。车体前方装一门75毫米18倍径的榴弹炮,单人炮塔内则安装两米机枪。随后进行的两次测试表明总体设计比较成功,经过改良,为了对抗德国的一号坦克的主炮和16战车的主炮,其最大装甲厚度增加到40毫米,重量也上升到28吨,这就是后来的charb1坦克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