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母起身准备去找沈氏,快到门口顿了一下,折回灶房存蛋的缸里捡出几个放进篮子,又拿块布盖上,这才朝宋家走去。

    周氏看着心疼,心说当娘的去找姑娘说说话还得带东西去,自己婆婆这也太软性了。

    沈母到了宋家门口,谁道老宋家被村民烦怕了,平常敞开的大门这会儿紧闭,他们连着制料折腾了好几天,也都累坏了,现都在屋里歇着。

    沈母隔着篱笆墙隐隐看到几个人影,正要喊门时,耳边传来几人声音。

    “你们看见没,里正家菜园子的那棉花,长的可真不赖。”

    “是啊,这才刚播种没几日吧,这棉苗看着有五寸高了得。”

    “我家棉花地跟他家差不多时间种的,现在才刚冒头。”

    “难不成是使了那肥料?”

    “真说不准,我看这肥料这事有戏,照我说里正赶紧把方子公布得了。”

    “谁知道呢,前段日子老宋家可背了那老些河土啊,草叶子啥的说是垒猪圈,我还特意瞄了他家猪圈,也没觉得有多大变化啊。”

    “是不是那方子的材料?”

    “估摸着是,反正是些土跟草叶子也不值钱,不如咱们先把这些备上,虽说这材料漫山遍野的都是,但咱们村地也不少,等里正公布了,别那时都被挖没了。”

    沈母听得入迷,不自觉挪到几人身后,正巧说话那人回头,被她吓了一跳,“沈婆子你啥时候来的,躲我们背后作甚?”

    沈母堆着笑脸,“哎呀,这不周家大侄子嘛,刚听你们说老宋家棉花的事,这不是好奇吗?”

    周家二郎啐了一声,“我跟你家非亲非故,你这婆子可与我远些,谁道你安什么心。”

    沈母被呵斥脸上抹不开,心里咒骂,“等老娘搬到镇子上住,谁还理你们这些泥腿子。”

    她理理衣袖准备拍门,又细一琢磨,这般去找大丫老宋家人都在,定会阻挠,等盯着大丫独处时再去询问,想来自家闺女才不会隐瞒。

    那姓周的说的没错,现在要紧的是先把材料挖回来,这老些地,别到时候抢都抢不到,打定了注意便回家去说与媳妇听。

    老宋头这会儿有些闷闷不乐,自觉当了里正后被村民逼迫自此还是头一遭,老宋氏无奈劝导,“暮云村是个杂姓村,这些村民跟咱们一样都是逃难聚集来的,逃难路上什么样你也不是不知道,若都是老实听话的哪可能活到今天。这三年虽说是活着有个人样了,但那是没事赶着,这一有事可不就跟饿狼一样么,依我看你这肥料方子啊,到头来怕是惹起事端。”

    宋三郎看今日这状况很是机警,“爹,娘说的对,您心善,想着帮大家伙一把,但旁人不见得那么想,不如现在就跟衙门知会一声,由官府出面处置,以防有小人作乱。”

    老宋头本来是想等试用结果万无一失再跟县衙报备,但看今日这情形,还是提前去说为好,“那成,正好你们夫妻二人也该回去了,明日我与你们一同去镇上。”

    锦丫在旁竖起小耳朵,一听这话,忙跳出来,“我也要去!”来这么久了,还没出去看看呢。

    沈氏呵道,“胡闹,你爷爷去镇上要去办正事,哪有功夫顾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