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竹荟斯韵>科幻灵异>人皮笔记 > 第一百零七章 白如烟
    却说那些黄绢之上的文字,字迹清秀挺拔,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转而一想,我立即问老烟枪道:“在建文帝衣冠冢中得到的那一个丝绸袋子,你还带在身上吗?”

    “怎么了?我把那东西交给组织去了。”老烟枪凑过来,定定盯着黄绢,忽而拍着脑门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了,这黄绢上的文字与袋子上的如出一辙,是同一个人的笔迹!”

    老烟枪见识果然过人,瞬间就说到了点子上。我点点头,看来这些文字就是同一人所为,此人多半便是白如烟了。

    我和老烟枪头碰头地挨在一处,一字一句往下读去。这些文字半文半白,要比《玉函通秘》好懂得多,我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障碍。

    这段文字实在过于重要,而且哀婉动人,我如今还能背诵。现记录在此,以供各位看官品读:

    妾身白如烟,自知命不久矣。回想过往,种种情状宛如昨日,不免幽叹悲歌。当年枫树林中邂逅,重八遭逢挫折,性命堪忧。妾身不顾教规,慷慨解难,重八得以一战而胜。呜呼,何日能故地重游,以追当年情思?枫叶红时,当是吾心泣血!

    在这段文字后面,还附有一首小曲,却是元朝诗人徐再思的曲子《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症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我读罢黄绢之上的文字,心头百般滋味,既有疑惑,又有惊诧,更多的情绪则是难以言表。

    老烟枪粗通文墨,但也能将这些文字连猜带蒙解出四五分,一时间竟忘了将烟头从嘴里取出来,烟灰已经挂了老长。

    族长等人见我俩神情复杂,便急急将黄绢接了过去,低头认真往下看。待他们看完,也都沉浸在文字里头,难以回过神来。

    赵五爷压根就读不懂文言文,抓耳挠腮地等着我们给他解释。他见我们都不开口,便自顾自将那黄绢颠过来倒过去地看,嘴里咋咋呼呼地说:“老子虽然识字不多,但相思二字还是知道嘞。日他仙人板板,这是白如烟那小娘们思春喽!”

    五爷话语虽然粗俗,但也一语中的。这份黄绢上的文字,就是记录白如烟的爱情故事。唯一令人惊异的地方,便是那文中提到的“重八”这个人。

    稍微懂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原名就唤作朱重八。白如烟的情郎,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这怎能不让我们震惊和诧异?

    文中提到,朱元璋曾在覆船山枫树林中遭到重大挫折。我依稀记得,这个故事,阿瓜倒也跟我们提过。两相对照,这故事想必真实发生过了。

    只是在阿瓜叙述之中,白如烟被称为了仙姑。但白如烟当年曾在枫树林帮助过朱元璋,必定确有其事,至于其间细节,则很难推测了。

    依据白如烟的留下来的文字,还有她抄录的相思曲,我还是大致弄明白了事情原委。

    大概朱元璋当年被蒙古兵追击时,一路逃亡,来到了覆船山中。可能军队遇见了韩山童阴兵,故而才进退不得,被蒙古军追上并打了败仗。

    就在危急时刻,白如烟出手相救,朱元璋得以死里逃生。而白如烟呢,则芳心暗许,爱慕上了朱元璋。

    这种美人爱英雄的心理,倒也说得通。我暗地里猜想,可能朱元璋对白如烟也动过感情,否则白如烟的遗书,不会写得这般缠绵悱恻,而又凄凉苦楚。

    我想故事大致如此,不离十,只是有一点疑惑,却百思不得其解了。

    白如烟在文中说过,她不顾教规出手相救。那么,她提到的教规属于什么教派呢?而且从她引用的曲子来看,应该还别有深意。

    我将这疑惑说出来,众人先是一愣,随即七嘴八舌地争论不休。